现在李援朝看着周小白,那是又羡慕又喜欢,两个眼珠子滴溜溜的乱转,心里不知道在想什么呢。
周小白却是没在意他心里在琢磨什么,只是赶上了,知道李学武今天来俱乐部,所以就跟来了。
李学武在开会,她闲着也是闲着,便来了花厅这里等。
左杰早就邀请了周小白加入青年汇,都没有什么考核那一说。
考核什么?
只要周小白跟在李学武身边一天,她的资源都是顶级的,想干什么还不就干什么,比他都潇洒。
罗云给他说,周小白每个月都有一百多的工资,还有几百块的奖金,在津门住别墅,回京城住国际饭店,好不潇洒。
喜欢进口的手表,喜欢时尚的衣服,喜欢高跟皮鞋,不用想,去商场想买啥就买啥,妥妥的千金。
左杰看得出来,罗云是羡慕的,甚至有几分嫉妒。
可他更看得出来,李学武不可能花这么多钱白白地养着周小白。
他跟罗云认真地问过,李学武跟周小白到底有没有那种关系。
罗云的回答是,李学武叫着周小白唯有的两次外出,她都在。
甚至在津门、在海上,三个人都在一张床上睡过觉。
其他时候罗云不知道,但她看见的,李学武对周小白十分的克制,甚至可以说照顾和宠溺。
完全不是当情人相处的那种,这一点从周小白现在还是完璧之身就能看得出来。
周小白的母亲是忙于工作,可也不是不回家,不见自己的闺女了。
自己的闺女有没有那啥,别人不知道,她还不知道?
纵容周小白来俱乐部工作、去津门锻炼,甚至跟着李学武出海游玩,她父母要是没有底,敢一直没伸手管?
真要换钟悦民那种人约周小白出去玩,去外地玩,你看周小白父母管不管。
罗云早就给左杰说清楚了,李学武在周小白心里的地位不是谁都能撼得动的。
要真想吃了她,李学武有十八万次机会。
就算吃了,在某种意义上来说,也是白吃,只看李学武怎么处理了。
李学武现在的成就和地位,在有些人的眼里,早就已经不能用张海阳和钟悦民这些人来比较了。
左杰把周小白拉在队伍里,就是给青年汇树立一个标杆,让这些人看看,在青年汇里都能得到什么资源。
当然了,周小白的资源不是从青年汇里得到的,可他不说,谁能知道呢。
他不是罗云,不是周小白的闺蜜,站在局外人的角度看周小白,更清晰。
周小白算是被李学武养起来了,或者说捧起来了,她这一辈子算是离不开李学武了。
周小白的父母看不透未来的形势,可如果按照李学武的步骤,当把周小白捧到一定高度的时候,谁来接棒?
没人接得了,左杰很确定,一个月几百块的生活费,资本家的少爷也养不起这样的败家娘们。
最后只能是周震南或者周震南的爱人照顾他们这位闺女,包括闺女的事业。
不用干别的,只要给他们闺女的事业保驾护航就行了。
李学武这份算计光明正大,我养你闺女,你养我事业。
周小白是标杆,什么样的标杆?
自己本身就是资源,团结在一起就是资源池的标杆。
左杰做青年汇当然不是目的,青年汇也不是李学武的目的。
青年汇就是试验田,就是育苗地,孵化所,从这里培养和锻炼出一批有为青年,孵化出一批产业雏形。
从青年汇到东方俱乐部,是升级,也是进步,更是资源贡献和获取的一个台阶。
这个台阶不高,只有一个。
在有限的岁数里,做成功一个事业,跳出青年汇,进入东风俱乐部。
这么说你可能觉得不够高尚,有点LOW,那就换个映衬这个时代的说法:
《钢铁是怎样练成的》一书中主人公保尔·柯察金说过:人最宝贵的是生命,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。
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:当他回首往事时,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,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。
这样,临终前他就可以自豪地说:“我已经把自己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——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。”
如果把青年汇的奋斗标准和核心换成这个说法,是不是觉得高尚多了,听着就肃然起敬?
其实任何高尚的说法都有一个朴实的核心道理。
左杰很认真地跟李学武沟通过,也很仔细地研究过李学武支持他搞青年汇的目的。
所以,他千辛万苦组织会员考核和招录,搞活动,搞沙龙。
目的很简单,从这里走出去的每一个会员都要深深地烙上东风的印。
从这里孵化的每一个项目,都应该有东风的助力和标签。
以后,他更想听见别人介绍他的时候,用“这是青年汇的左杰、东风俱乐部的左杰”这种说法。
也不仅仅是“青年汇的左杰”、“青年汇的周小白”,还应该有青年汇的更多人发展出自己的事业。
李援朝这样的人,自身资源跟周小白不相上下。
他缺少的是积极的思想,统一的认识,以及“只欠东风”的信念。
从这里走出去,他们只需要欠东风的就行了,放开手脚,大有作为。
-----------------
“津门顺风商贸联营公司,你指定没听说过,就是一小项目。”
周小白微笑着看了李援朝解释道:“消费合作社的架子,股份制单位,做商贸批发的。”
这章没有结束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!
喜欢四合院之饮食男女请大家收藏:(www.qingdouwx.com)四合院之饮食男女新青豆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